慈悲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:「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的七種布施」。有人向佛陀訴苦:「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,這是為什麼?」佛陀說:「因為你從不布施!」那人答說:「那是因為,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!」佛陀開示:「不對!即使你沒有財富,也可以給人七種布施!」觀音山長年印製佛經善書,贈送至各大圖書館、監獄看守所、偏遠學校、離島地區,甚至遠至泰北、緬甸、內地等山村聚落學校,並在每一場活動中免費與大眾結緣。
本文內容:
- 不花錢的七種布施
- 修布施供養三寶感應
- 每個月做布施獲得有鐵飯碗的工作之福報
- 贈送助印佛經善書修布施
不花錢的七種布施
聲音,就是喉輪,喉輪健康的人,聲音就好,福報就大。從身體可以來看一個人健康,福報,業力,命數等等。如果福報增長,色身一定會起變化。心氣不平的人,從言語聲音中,可以感受出來。心中柔軟的人,聲音中也會透出令人愉悅的覺受。
身體柔軟的人,心一定是柔軟的,聲音也會柔軟的,面貌也是柔軟的。相反的,一個內心很硬的人,身體是堅硬的,字是也堅硬的,臉上也是有稜有角的。妄想、執著太堅固了,身體不夠柔軟,處世待人自然也不圓融。怎麼改變自己的聲音,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福報的人?
可以從七種布施開始做起,可以從懺悔做起,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曾經做錯事,就不會趾高氣昂了,而是會變得柔軟,懂得看自己的問題,改正自己的錯誤。勇於認錯是修行人的基本風範,也是改變命運的開始。
- 和顏施: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。
- 言施:向人說好話的布施,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,並勉人切實力行。
- 心施:為對方設想的心,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。
- 眼施: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。
- 身施:身體力行幫助別人。
- 座施: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。
- 察施: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,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。
人生在世要有供養眾生的意樂心,自然會有供養的資糧緣境現前。如果你能身體力行此七種布施,生命也會跟著有所改變!
修布施供養三寶感應
佛、法、僧三寶是供養、布施、修福的無上福田。若能以清淨心供養,不僅能放下內心的慳貪與執著,更能藉由恭敬供養來長養恭敬心、慈悲心與平等心,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,功德無量無邊。《佛說布施經》中提到,供養三寶可得五種殊勝利益:身相端莊、氣力增盛、壽命延長、快樂安穩、成就辯才。
以下這則發生在佛陀時代的公案,生動印證了供養三寶的功德,作為大家在學佛過程中的借鏡,跟學照做,成就屬於自身的功德福報。
有一位年幼失怙的長者子,生活困苦,全靠自己胼手胝足維生。一日,他聽聞若能至誠供養三寶,死後可往生忉利天,永離人間苦難。這個訊息讓他心生歡喜,便積極打聽供養所需費用。得知需要三十兩金時,他雖然一時難以籌措如此巨款,但想到自己此生境遇,仍決心不論如何艱辛都要完成這份供養。
他來到一位富有長者家,請求為其工作三年,只為換取三十兩金的酬勞。這位長者見他意志堅定,便應允了他的請求。這位長者子不僅品行端正,做事認真負責,還為長者賺取豐厚利潤,因此不到三年就得到了約定的酬勞。當主人詢問他用途時,長者子道出心願,富有長者聞言歡喜,表示願與他一同供養佛陀及僧眾。
供養之日恰逢城中節慶,許多人都準備了食物供僧。當僧眾到訪時,因已接受他人供養,只食用了少許齋點。長者子見狀悲傷落淚,以為自己三年心願將成空,便前往稟告佛陀。佛陀開示他說:「你已發心立願,縱使僧眾不食,願亦可成。何況僧眾已受用些許,你無需憂慮。」長者子聽聞此言,頓時煩惱消除,歡喜而歸。
此時,有五百商人來此經商,因鬧饑荒求食無門。有居民告知他們長者子家中可能還有剩餘的供僧食物。商人前來求助,長者子慈悲心生,願意與他們結緣。商人感激不已,每人欲贈送長者子一顆寶珠和一個銅盔。長者子心存疑慮,便去請示佛陀。佛陀告訴他:「此乃你發心的福報,可以接受,不必煩憂,將來必得生天果報。」
那位富有的長者因膝下只有一女,見長者子品行端正,樂善好施,便將女兒許配給他,並交付家業。如此,這位長者子竟成為舍衛城中最富有的人,娶得嬌妻。
此典故摘自《雜寶藏經‧卷四──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》。學佛修行欲解脫煩惱,乃至成就無上佛果,必須具足福慧資糧。而供養三寶,正是積集福慧資糧的首要修持。此公案中長者子至誠供養的故事,不僅展現了供養的殊勝功德,更告訴我們──以清淨心行善積福,必能感得善果。願我們都能以此為鑑,在修行路上精進不懈,累積解脫所需的福慧資糧。
每個月做布施獲得有鐵飯碗的工作之福報
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:「若今生能擁有鐵飯碗的工作,每月穩定領取薪資,使生活穩定,都要有相當的福德。許多都是過去生,固定每個月在佛門做布施之緣故。」
觀音山有位居士就讀研究所時,儘管當時生活並不富裕,有時還需打工兼差維持生活開銷,因懂得佛法功德,每月發心登記觀音山常年護持道場。將屆護持圓滿一年之際,就讀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提供一個產學合作案,這位居士非常感恩上師三寶加持,多了一筆額外的收入,更加深信種善因得善果之道。
《三世因果經》中記載:「今生做官為何因,前世黃金裝佛身。」所以想令生活不虞匱乏,不為錢財苦惱,在佛門中修積福德資糧非常重要。若能護持一處真實講經說法、傳戒、弘化之佛教道場,乃為殊勝上善因緣。
贈送助印佛經善書修布施
佛法如甘露,滋潤著每個求道者的心田。對於貧困之人,它是黑暗中的明燈,指引他們從物質的匱乏走向心靈的充盈;對於富足之人,它更是智慧的明鏡,引領他們從物質的富有昇華至心靈的圓滿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布施供養不僅是財物的給予,更是內心慈悲的流露。護持佛法,弘揚正道,讓我們能夠超越純粹的物質追求,邁向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。這不僅能淨化自己的心靈,也能為周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。」
真正的富貴,不在於外在的財富累積,而在於內心的清淨自在。當我們的心具足禪定與智慧,不為外境所動,不為得失所擾,這才是最珍貴的財富。正如明月照水,水清則月現,心淨則智顯,這才是佛法帶給我們的終極啟示。
印經之所以功德殊勝,在於三施具足。以金錢印經,乃「財布施」;經典乃佛陀宣說正法,造印流通者,具足「法布施」;有緣人接觸經典,因而破迷歸覺,此乃「無畏施」。故為最圓滿的布施功德。古德云:「一世利人以言,萬世利人以書。」貴在流通於天下後世。助印可與十方大眾結善緣,福慧增長,招感諸事吉祥!
善書、經書的流通雖無立竿見影之效,但卻能在潛移默化中發酵,從而改善社會風氣,建立祥和社會。觀音山重拾古聖先賢的品德文化,為大眾的道德教育盡一份心力,拋磚引玉,希冀更多大德起而效尤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真正的加持,在於心性的覺醒超越。」很多人的不幸,來自心靈的貧困匱乏,這種痛苦會不斷相續到未來、無窮無盡。能夠印贈佛經善書助人解惑、度過難關,扭轉錯誤的價值觀,自己當然就能智慧大開。
觀音山長年印製佛經善書,贈送至各大圖書館、監獄看守所、偏遠學校、離島地區,甚至遠至泰北、緬甸、內地等山村聚落學校,並在每一場活動中免費與大眾結緣。無論是廟埕、里活動中心、市場、大街小巷,都可見到穿著紅背心的義工身影,忙碌穿梭於人群中,笑容滿掬、真誠懇切地介紹每一本書籍。觀音山 法藏文化將印製目前僧團、居士大德、在家及出家行者最為需要修持、閱讀的典籍和善書,廣為流通,令您功德快速建立。
① 免費結緣佛經善書:
經典依照《大正新脩大藏經》正規校勘、嚴謹編排。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:最適合誦經的大字體及經文難字注音、是念誦最佳版本,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索取讀誦,獲福無量。點此免費索取珍貴佛經法寶,若少量索取可透過官方蝦皮。
② 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大字注音版 3000冊|https://bit.ly/3BHKuF1
③ 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》、《犍陀國王經》(合訂本) 2000冊|https://bit.ly/3zrhuA9
④ 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》2000冊|https://bit.ly/3XbMcXC
⑤ 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精裝版2000冊|https://bit.ly/3AGs7gS
⑥ 隨喜助印 佛經善書|https://bit.ly/47fVHqK
其他相關文章:
資料來源: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://fazang.org/
觀音山 吉祥洲 https://news.gys.org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