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世生養有恩的父母,為了養育我們而付出青春與生命的精華歲月,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,來報答父母深恩呢?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;孝弟也者,為仁之本與 ,強調「父母生,事之以禮,父母亡,祭之以禮」之重要。一個成功者,往往也是一個相當孝順的人,為人子女應知「孝順」是天經地義的事,懂得孝親報恩的人才能有福報。
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:「若不知孝敬奉養父母,常讓我們在生活工作等緣境,招感現世惡報與逆緣。」佛法將供養的對象比喻為「福田」,因為「田」能生長一切植物;「福田」則能生出一切世間、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。就布施供養的對象不同,福田又分為敬田、恩田與悲田,稱為「三福田」。孝養父母、尊敬師長,稱為供養「恩田」,父母、師長對我們有教養之恩。
內容介紹:
- 孝順要及時 千萬不能等!
- 孝順父母的方法有哪些?
- 孝順父母的福報不可思議
- 真實孝順的故事:虛雲老和尚朝山報父母恩
- 孝順的故事:孝養老人家獲福無窮
- 怎麼做才是孝順的表現?
孝孝順要及時 千萬不能等!
孝順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,但是現在社會中真正懂得孝順的人卻是越來越少,子女與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。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很孝順了,但能夠真正體會父母養育兒女之辛苦的人,又有多少呢?孩子對於朋友的感受總是很在乎,但卻忘了父母關愛的囑咐。外面的世界紛紛擾擾,又有多少人能靜下來想父母的恩情、孝順父母的重要、如何報父母恩呢?
人天導師、三界至尊的佛陀,證悟成道後上升到忉利天為生母 摩耶夫人說法,度 摩耶夫人至究竟的常寂光淨土。佛陀示現人天大孝在我們眼前,讓至親父母不再於輪迴之中受宿命之苦,這是最極致的孝道表現。慈悲 龍德上師在開示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中也講到:「假使有人,左肩擔父,右肩擔母,研皮至骨,穿骨至髓,遶須彌山,經百千劫,血流沒踝,猶不能報父母深恩。」
古代春秋時,孔子的弟子子游曾問孝於孔子:「為人子女,應該如何做才算盡孝?」孔子回答說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,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,不敬,何以別乎?」
《論語.為政第二》子游問「孝」?孔子回答說:「如今的所謂『孝道』大家都認為供給父母所需,讓父母吃飽穿暖,就是孝順。但大家有沒有想到,做子女的,如果只知道供養父母,而不知道恭敬父母,這樣像養牛馬一樣,還有什麼分別呢?」
《論語》中孔子與學生子游的這一段問答,明白地指出飼養動物與奉養父母的差別。孔子講學時一再提倡「孝道」,「孝」,不只是「養」;更重的是「敬」。不但要恭敬,更要流露出「愉色」、「婉容」,這樣的「孝」便無可挑剔了。
《孝經》云:「夫孝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。」說明了孝順父母,是人子之本分,是一切德行的起點,也是天經地義之事。現代的人對於倫理道德的重視已不如從前,從而孝養、孝敬、孝順的思想觀念也更為淡薄。
甚至有的人認為,現在是自由、民主、人權,有的叛逆子女,甚至還跟父母唱反調,堅持自我的意見,讓父母傷心難過。這都是不孝順有傷自己福德的事啊!有些人在成家立業後,常以事業忙碌、孩子課業繁重為由,經年累月未返鄉探望父母,盡孝方式通常是定期寄生活費;或是偶而才想到打一通電話問候。
曾經聽聞有老人家落寞地說:「想不到才數小時車程的距離,竟然會這麼的遙遠!幾個月見不到一次面,還不如變成寵物,不但在子女家可以備受照顧,還能每天看到孫子的笑臉。」
孝順父母的方法有哪些?
父母對我們有教養之恩,若能以恭敬心奉養父母,必能增長福慧。孝道能延續傳遞,才能培福,建立福德資糧,自然生活、修行順遂,一切無虞!佛在家中,何必遠求朝聖!孝順父母的方法有五:
- 奉養雙親,給予三餐溫飽
- 養父母的身,照顧關懷健康
- 養父母的心,不讓父母擔心、操心
- 養父母的志,為父母締結佛緣,生發理智、減少煩惱
- 養父母的慧,讓雙親有智慧,求往生極樂
除了事相上的供養外,法供養更為重要,時時刻刻依著佛法的道理去實現,把功德迴向父母,這就是最大的報恩孝行。如果無法返家,也別忘了打電話跟父母聊一聊天,他們最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。現在的我們重視孝道,同時也是為子女做好榜樣。
孝順父母的福報不可思議
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不可思議!佛陀曾開示:「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,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。」真正的孝道,不僅是晨昏定省,奉養生活無虞,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,去惡行善,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。
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:
- 如父母欠缺智慧,設法使其生起智慧來。
- 如父母慳貪不捨的,應當善巧地勸其多行布施。
- 如父母孤陋寡聞的,應當設法使其多聞正法。
- 如父母不以戒禁約束身心,為之說明戒律重要,使如法清淨齋戒。
- 如父母對三寶缺少信心,應告以三寶的稀有難得,使雙親皈敬三寶。
扼要地說:父母修行正法的時候,為人子的要百般隨順曲從,不可違誤,不要使父母有難言之痛,或是起了懊惱悔恨之心。倘若父母偏行於異端旁門時,更加要以善巧方便導引,使之走上光明正大的道路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從我們往上計數的二十四代祖先,都與我們子孫今日的福德命運,有著強大的相繫關連,怎麼可以漠視他們、忘了生命重要的根本?」
能這樣,父母今生中得到一切的快樂,未來世中也獲得無比的安穩,乃至最後令父母得到身心的究竟解脫。這樣就是真孝,就是至孝,就是大孝!
真實孝順的故事:虛雲老和尚朝山報父母恩
孝道是佛法的大根大本,慈悲佛陀不但教人盡入世之孝道,更講究出世之大孝。如果一個人有至誠孝心,懂得慎終追遠,敬重先祖、孝敬父母,那麼當然能生出福德,吉祥、瑞兆、貴人、善緣,將會隨之而至。虛雲老和尚當年為報父母養育之恩,決心以三步一拜的方式,朝禮五台山。
沿途跋山涉水,路程非常艱辛,老和尚每天前進的速度不快,千里之路,歷經三年,無論嚴寒酷暑、飢寒飽暖,一心稱念菩薩聖號。
一年歲末,連日大雪,路上積雪盈尺,無法看清楚去路,老和尚困於草棚下,飢寒交迫,沒多久就病倒了。意識迷濛中聽到有人在叫祂,睜開眼,只見一名叫化子捧著一碗熱粥,讓祂食用,叫化子照顧了老和尚幾天,很快地,老和尚身體就康復了。
「您打哪來?要去什麼地方。」叫化子問。
虛雲老和尚答:「我來自南海普陀山,要去朝禮五臺山。請問貴姓?」
「我姓文名吉。大師父,您朝山目的為何?」文吉問。
虛雲老和尚正色答道:「發願朝山,為報父母的深恩,祈求諸佛菩薩慈光加被,令我父母早脫六道輪迴之苦,超生淨土。」文吉見虛雲老和尚身體虛弱,不斷勸祂放棄。
老和尚則堅定地表示:「縱使大難臨頭,也絕不退心。」鋼鐵般的信念與毅力,令人動容。
又有一次,老和尚再次病倒了,當時身處荒郊野地,無人援助,又無力前行,但老和尚一心安詳持誦佛號,心中無一絲退悔心念。深夜,突然牆角有人燃火,仔細一看,竟是文吉拿著火把前來。
「大師父,你怎麼在這裡?」聽完老和尚的遭遇,文吉為老和尚調配一碗藥讓老和尚喝下,沒多久,老和尚的病就完全康復了。
虛雲老和尚以堅定不移的大願心,千里迢迢,終於抵達五臺山。
而後老和尚四處向人打聽一位文吉的叫化子,但都沒有人認識,終於問到一位老僧告訴祂:「文吉,不就是 文殊菩薩!『文』,就是 文殊菩薩,『吉』就是 文殊菩薩的梵語,妙吉!」老和尚這才恍然大悟。
三年當中,遭遇外境磨難,疾病所困、風雪所阻,老和尚終不失正念,每每藉著緣境,驗證自心,越是艱苦,越覺心安,所以感得 文殊菩薩兩次化身救度,守護祂的道業。
誠如古德云:「消得一分習氣,便得一分光明;忍得十分煩惱,便證少分菩提。」老和尚以此功德報答浩瀚父母恩,圓滿朝山大願。
孝順的故事:孝養老人家獲福無窮
清朝江蘇省崇明縣有一吳姓人家,生了四個兒子,但是因為家境貧苦,一貧如洗,所以在無奈之餘,只好將四個孩子賣給人家做奴隸。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後,都自己贖身自立,各自娶妻成家,難得的是,大家都和父母住在一起。
起初,他們奉養父母,是一個月輪流一次。可是兒媳們都認為:「一個月輪一次,必須經過三個月才有侍奉父母的機會,這樣和父母太疏遠,實在太久了。應該改成一天輪流一次比較好!」
後來,她們仍然覺得一天輪流一次,還是得經過三天才能見到父母,仍然太疏遠,應該改成一餐一次。從此以後,他們四個兒子兒媳就都歡喜這樣的安排。每餐輪流,譬如早餐輪到大兒子,午餐就是二兒子奉養,晚餐輪到三兒子,隔天的早餐輪到小兒子。大家都非常盡心盡力地在奉養父母。每逢五日、十日,四個兒子還會共同設置美食在堂上,父母向南坐,四個兒子及孫子們朝東面坐,四個兒媳及孫媳們西面坐,大家依次向吳老兩夫婦敬食夾菜,一家和樂融融。
在老人家食堂後面放著一個木櫥,櫥內每家都放一串錢在裡面,老人每天吃飯完畢,就回頭在櫥中取錢,自己可以到街上買水果零食吃,裡面的錢從來沒有匱乏,因為四個兒子都會源源不絕地把錢補進去。
當吳老先生高齡九十九歲,吳老太太九十七歲,長子七十七歲,次子七十六歲,三子、四子也已兩鬚斑白,家中五代同堂,曾孫玄孫繞膝,共有二十多人。這真是堪稱為孝順善報的最佳寫照,老父母因為兒孫的悉心照料,無憂無惱,所以得以長壽無病。而且不僅兒子孝順,難能可貴的是,就連兒媳們都這樣孝順地侍奉公婆,更是世間難得!
怎麼做才是孝順的表現?
一個著重孝道的家庭,內涵境界與不懂行孝之家庭,是有天壤之別。慈悲 龍德上師時常不辭辛勞為全國弟子善信,宣說重要經典及佛法教授,特別諄諄強調佛教孝道的觀念,並開示:「有父母在世可以孝順是很有福報的,若不知孝敬奉養父母,常讓我們在生活工作等緣境中,招感現世惡報與逆緣。」
無論有無學佛,孝道皆是為人生存之根本。若是修行者要有真實修行之善果顯現,一切身、口、意更是不可與孝德違背,足見孝道之重要。
若父母仍在世者,可以父母冤親債主的名義恭立超薦蓮位,為父母解冤釋結;若父母已往生,除了祭祀,可以父母名義恭立超薦蓮位,超渡父母往生善趣,甚至往生極樂淨土。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告訴我們,父母恩重難報,父母的恩情,我們終其一生,或者用多生多世來回報,就是難以報盡。但是,用佛法來報親恩,父母很快就能獲得真實的利益,甚至能步上清淨解脫的境界。真正的孝道不僅是養父母的身、心,更要令他們產生智慧,懂得斷惡修善。孝順之人無愧無憾,身心自在。孝道是人世間最強、最吉祥的力量。佛弟子若是能令父母也學佛修行,或是為父母印佛經、誦經祈福,或者為過世的父母誦經、修冥福超薦,或者用父母給予我們的身體,投注在佛法的修學、實踐弘法的自利利他上。我相信這是最有意義、絕對不會後悔的人生。」
觀音山的弟子奉行上師珍貴教言,致力於孝養父母的身、心與智慧,經常利用各種機會,創造可以為父母累積功德福報的修行方式,或是帶著父母參加法會。感於我們平日所用經本的字體大小,實在不適合60、70歲以上的銀髮族,因此,印贈經會開始著手規劃,大字、注音版,合適銀髮族念經之經本,同時推出適合銀髮族跟隨誦經的影片。即使我們不經常在父母身邊,但只要他們點開影片就可以隨著念經。以全觀音山眾弟子孝養父母的拳拳之心。
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:「孝順,是人世間最強大、最吉祥的力量。」能夠孝養、恭敬父母,即是孝養、恭敬一切佛及賢聖。一個人具足孝道,在世間幾乎沒有什麼難關是過不了的,甚至能化消生死重罪。修行人可道業大躍進,在家人可生活平安、順遂如意!此次,觀音山發起助印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大字注音版3000冊,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,廣修福慧二資糧。
《佛說阿彌陀經》為淨土三經之一,中國佛教早晚課誦必修,更是佛經中極少數非由佛陀弟子提問,而由佛陀不問自說的經典。此經前半段宣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,以及 阿彌陀佛佛號由來與意義;其後闡明勸導眾生誦念 阿彌陀佛之名號,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;最後以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下、上等六方諸佛亦勸導其土眾生,相信 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之事跡作結。
觀音山 共同助印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大字注音版3000冊
我要助印 ▸https://bit.ly/4h1x3yu
資料來源:
✨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|https://www.fazang.org/
✨觀音山 吉祥洲|https://news.gys.org.tw/
✨觀音山法藏| https://bit.ly/2BB175